你知道有人专门靠"卖征信"为生吗?他们号称"干一票就能上岸",用个人信用换取巨额财富。央视近日曝光的职业背债人产业链,揭示了这条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。
32岁的孙石站在人生十字路口,面前摆着两个选择:继续在债务泥潭中挣扎,或是签下一纸协议,背上500万债务换取250万现金。这位曾拥有三家餐饮店的创业者,最终选择了后者。"我无路可走了",这句话道出了多少"职业背债人"的共同心声。
所谓职业背债人,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骗贷链条。中介通常勾结银行内部人员,物色征信良好的年轻人进行"包装",以购房、购车或经营为由申请贷款。一旦放款成功,三方立即分账逃匿,留下的债务窟窿最终将由银行和储户买单。这种操作看似简单,实则每一步都踩在法律红线上。
暴利诱惑下的致命陷阱
"轻松赚200万"的诱惑让不少走投无路者铤而走险。像孙石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——疫情三年间,大量中小企业主面临资金链断裂,正规贷款渠道受阻后,职业背债中介便成了他们眼中的"救命稻草"。
江苏"金宝贝"早教机构案就是典型案例。机构负债累累后通过变更法人转移债务,新法人自以为只是挂名,殊不知已构成共犯。刑事律师指出,即使最初被蒙骗,参与资金转移就难逃法律追责。诈骗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,绝非中介宣称的"大不了做老赖"那么简单。
民事后果同样触目惊心。北京一位化名陈安安的农村小伙,因180万背债失去全部财产;某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背上债务后,不仅自己抑郁无法正常工作,子女就读私立学校也受影响。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带来的连锁反应,往往超出当事人最初想象。
征信黑产的社会危害
职业背债产业链最可怕之处在于其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破坏。当大量"包装贷"形成坏账累积,最终可能成为引爆金融风险的导火索。这些债务不会凭空消失,要么转嫁给银行储户,要么通过高利率转嫁给其他贷款人。
个人征信系统本应是经济身份证,却被当作可交易商品。一旦留下污点,不仅影响贷款购房,连租房、求职都可能受阻。更残酷的是,这种信用污点具有代际传递性,子女报考军校、公务员时可能因政审不过关而前途尽毁。
鼎泽配资-杭州股票配资-按天配资交易-股票在线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